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工作 > 学术活动 > 正文
2021级师元硕士班举办第九期读书会
发布时间: 2022-04-28 16:36:0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如何理解泰勒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各学科目前的研究进展如何?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何种困境……


420日傍晚7时,2021级师元硕士班在6308室,举行了第九期读书分享会,共同研讨经典,互相交换观点,分享学习近况。会议开放式进行,任明满老师参会。

首先,来自学科历史专业的罗园园、张蕾、杜香云为大家导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罗园园详细介绍了本书的第一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以结构图的形式阐述了泰勒确定教育目标的过程,泰勒认为教育目标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再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两个筛子对一般性的教育目标进行筛选,最终得出精确的具体化的最终教育目标。

张蕾将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融合起来展开分享,通过“两个学生”的例子解释了泰勒关于学习经验的定义,归纳了泰勒提出的关于“如何选择学习经验”的四条原则,并从组织准则、组织要素、组织原则以及课程组织的步骤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关于“如何组织教学经验”的问题。

杜香云介绍了本书的第四章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首先,泰勒认为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行为,因为教育寻求的正是学生行为的改变;其次,教育评价应该进行至少两次评估,一次是在教育计划早期进行,另一次则是在后期进行,从而测量在这个期间学生发生的变化。由于评价依据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只要能获取教育目标所指的行为变化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是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程序总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明确目标确定情景设计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在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要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解释课程长处和短处的原因,根据解释再次修改,改进课程设置,如此循环,课程和教学计划才能在不断地修改中得到改进。

那么,思政+学科特色的融合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各学科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经验?各学科如何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她们在现场提出了三个引导式话题,组织大家集体讨论。

各学科专业均围绕有关话题表达了观点。此外,熊远莉还对一体式教学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李亭佳同大家展开了对核心素养的探讨;杨鸿霄从历史文化情境中接过话题进一步延伸;罗园园、陈泽慧、殷小茹、杜香云、张华军等同学也作出了积极回应。

任老师在发言中,首先从测量与评价的角度,谈到泰勒的这本著作具有实证研究的显著特征,重视前测和后测的设计。这本经典之作既有超越性,又有局限性,超越性体现在对今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局限性如强调评价的客观性、选拔性;没有关注评价的难度、区分度和评价促进教学的功能……任老师简要回顾了评价的理念和功能的演变,还围绕道德两难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他认为,我们更需要在研究中形成超越性的思考,而不仅是单纯基于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任老师再次强调了阅读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指出经典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且具备生长性,并以逆向教学设计为例作出相关阐释。他还分享了关于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经验,并寄语大家,成为未来的专家型教师,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储备,积极寻找科研的生长点,全力找到突破口,期待大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本次读书会还共同决定了下一期的阅读书目: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会后,部分同学还与班主任交流了学习近况,就学位论文选题等交换了意见。